|
楼主 |
发表于 2010-9-1 10: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这位记者老大一算,一篇1000字的文章只需占用2K流量,这个万恶的运营商无线网络既然整了1.6M出来,足足是理论值的800倍哦!哇塞塞,如今这世道,做什么行当有高达800倍的利润?抢银行都没有这么划算啊!
- G' Y7 a0 E4 j9 f等等,再仔细想想,不对啊!* U- N8 `+ u. X l7 [- Y P3 }2 ?
$ T- O, o( ]( s9 \5 w* V首先,记者老大打开的是不是一个纯文本?那个新闻页面上,都没有广告图片啊?也没有Flash动画啊?按照俺对新浪的了解,这不太可能吧?而这些图片、动画什么的,难道不用占用流量么?
; O. W9 ^' e. {" j
4 l1 K7 a, y9 O6 \! o2 o其次,就算那天新浪的美编集体罢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纯文字版的新浪新闻,那记者大大知不知道网站页面是怎么编写出来的呀?要不要一些HTML标签啊?这些东西不占流量么?2 \8 H$ {- {! C w2 R
! d+ m! |, r' m z+ I
再之,好,算你狠!那天新浪的网站编辑也正好集体罢工了,我们看到的真的是一个“.TXT”后缀结尾的、纯文本的新闻,那连接的建立需不需要握手和确认?数据包的传输要不要包头等其他数据?上下行通信要不要产生流量?再怎么算,也算不出2K的流量来啊!!!# e+ g' T+ c @. s$ M. Q7 a
& f/ P3 l& J3 l: F7 a2 T7 ^, m
1000字的文本,就应该产生2K的流量。这种外行了又外行的算法,开口“理论上”、闭口“想当然”,这样一篇明显有悖于客观规律的文章居然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某一份以关注消费者为主导的报纸上。回头想想我们作为消费者居然要靠这种媒体来维护,真是一种悲哀!
. V: z/ N8 W( h( M
( Q" l; @2 _% Z$ H# Q6 t再进一步想想,这位记者老大还在追问“原因何在?流量都从哪儿溜走了?”,那俺只好回答一句,老大,问题的答案请参看《通信原理》和《互联网技术》。由1000字得出2K的结论,如果说这不是因为这位记者老大一点儿也不懂通信技术所以“很傻很天真”,那就是别有用心的“很黄很暴力”。 |
|